周公旦姬,西周周公旦

关于西周圣人周公旦的故事?

西周初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圣人周公旦,他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很有仁德,在当时享誉九州,百姓们都很信服他。后来,周武王驾崩了,新继承的周成王还在襁褓中,根本无法管理国家。周公旦担心天下没人管理会出现祸乱,他就登上

天子位代替周成王掌政了。后来,有人在国都散布谣言说:周公旦将要对周成王不利了,他想自己做天子!

周公旦不理会那些谗言蜚语,继续代替周成王,帮助他管理天下。

没多久,周成王得了重病,病情不断加重,很快就奄奄一息了。周公旦知道后非常着急,他来到黄河边,剪掉自己的指甲沉到黄河中,祈祷神灵保佑年幼的周天子早日康复。

周公旦祈祷河神说:“我的侄儿年幼还不懂事,触犯神命的人是我周公旦啊!请天神降罪于我,千万不要伤及我的小侄儿!”

周公旦将祈祷册文封好,他又创造了一种礼乐舞蹈,他率领百官们载歌载舞,以此来娱乐神灵。果然,没多久,周成王的病就痊愈了。后来,周成王长大了,周公旦就将政权交还给周成王,从此,他严谨地服侍周成王,为他出谋划策。后来,有人在周成王面前诬告周公旦,周公旦就逃到了楚国避难。

没过几天,周成王听说了自己年幼时,周公旦创作礼乐为天神娱乐,并祈祷自己的重病痊愈的事情,他又见到了周公旦祈祷河神的书册。周成王责问史官说:“为什么我不知道这件事呢?”

史官们回答:“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当年周公旦命令我们不要说出去,我们才严守这个秘密的!”

周成王这才知道了周公的一片义胆忠心,他感动地哭了起来,他哭道:“从此以后,都不会再有这么虔诚的舞蹈和礼仪了!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周成王知道自己误会了周公旦,他便马上派人去楚国请周公旦回来。周成王命令百官将周公旦创作的礼乐和舞蹈演化成一种礼仪。

周公旦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后来,周公旦又对原来创作的礼乐多加编写,昀终形成了我国周代有名的经典《周礼》。

这时,周公旦的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徐、奄等部落反叛。他又奉命出师,3年后平叛,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


塔罗牌,正立就是正位么

是的


周公旦的事迹

<史记 卷三 殷本纪第三>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
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
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
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
慢於鬼神。大冣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
长夜之饮。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
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
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
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
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
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
益疏。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


周公旦的妻子是谁?

周公旦,姓姬,名旦,又称叔旦,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 武王建立了周王朝后,过了三年就病死了,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当国。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东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他是孔子最为敬佩的古代圣贤。


周文王长子为什么称为姬伯邑考?周公旦为什么不叫周叔旦?

伯邑考和周公旦,是兄弟关系。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文王的十个儿子在史记上有记载,分别是:

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冄季载。冄季载最小。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姓”和“氏”是有区别的。


“姓”字拆开:女、生,指血统。为了避免同姓通婚,女子名前冠以姓。

而男子的名前没有“姓”。如果这个人做官,前面就是官职名称;有爵位,就冠以爵位名或封地名;如果这些都没有,那就只能把自己的籍贯、住址、职业放在名字前面。

这些官职、爵位、籍贯、住址、职业名称,就演变为 “氏”。

比如,秦始皇当时被称作秦王政(冠以官爵),赵政(冠以籍贯)。但在当时从来没有被称过“嬴政”。

周文王几个儿子名字前面所加的“姬”姓,在当时是不存在的,都是后人加的。所以,伯邑考就是他的全名,并不带姓。这个确定下来之后,再看“伯邑考”是怎么来的。

古代取名,按照兄弟排行,长兄称“伯”,次兄为“仲”,接下来的都称“叔”,最小的称“季”。

所以,伯邑考的“伯”字,代表了兄弟中的排行。因为他是长兄。


最后是“邑考”的来历,要参考其他兄弟的名字。除了武王发、周公旦和冄季载,其他兄弟分别是:管叔鲜,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

这里有个规律就是,前面第一个字是封地,中间的“叔”字是兄弟排行,最后的字才是自己的名字。例如,管(封地)叔(排行)鲜(本名)。

伯邑考去世前,没有得到封地,所以作为排行称谓的“伯”自然排到最前面。作为本名的“邑考”也随之顺延。

与其命名最接近的是“曹叔振铎”。如果当时这个兄弟也是去世前没有得到“曹”这块封地,那么他的名字很可能就叫做“叔振铎”。

但以此类推,为什么明明应该被称作“周公叔旦”的姬旦,不叫周叔旦,或者是周公叔旦呢?


这要先把“周公”这个概念解决,就明白了。

“周”指的是周王室所在地。作为诸侯国的周,以及作为朝代的周,都是这个意思。但这就很奇怪。周武王是周朝的统治者,怎么会再封一个同样叫做“周”的公爵呢?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比如唐朝皇帝统治之下,没有唐公。隋朝没有隋公。只是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安汉公”王莽。可那已经是王莽要当皇帝的前奏了。

但周朝情况特殊,在周武王去世时,周成王还年幼,不能处理政务。所以由辅佐过文王、武王两代君主的姬旦来摄行王政。“周公”这样一个超高的爵位便落在了姬旦的头上。但是,对于周公也是有制衡措施的,那就是召公。

周公为正,邵公为副,两个公爵世代作为辅佐周王的中央大臣,而不是地方诸侯。

实际上,如果没有得到这个爵位之前,周公旦就应该叫做“叔旦”。只是因为地位显赫,远远高于其他诸侯的“侯、伯、子、男”爵位。所以,周公叔旦中间的象征兄弟排行的称谓,也取消了。

这从武王姬发的名称,也能反应出来。按说,作为次子应该叫做“仲发”。但因为被立为太子,便把“仲”字去掉,不再被称作“武王仲发”,而是直接称作“武王发”。这道理是一样的。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谁?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

周公姬姓,名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

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周公旦的成就:

灭殷后的第三年,公元前1042年,管叔、蔡叔鼓动起武庚禄父一起叛周。起来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

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叛乱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周文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

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周公处境十分困难。周公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说服太公望和召公奭。周公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第二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稳定周朝的统治。

周公以商朝灭亡和“三监”等武装反叛活动为鉴,特别重视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的政治道德教育、治术教育和勤政教育。

要求“敬德保民”“明德配天”“明德慎刑”“有孝有德”“力农无逸”等,主张充分发挥“颂”“诰”对奴隶主及平民的教育作用,并提出以治绩考察、选任官吏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