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读易经故事的启发(孔子多大学的易经)

从孔子读易经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韦编三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反复学习,反复思考,才能得出更正确的结论。


各位师兄好,都说六字大明咒能辟邪,我想知道中文的嗡嘛呢叭咪吽能辟邪吗?感谢!

没什么实际意义 不要太在意这个梦


从孔子读《易经》的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勤奋,多思考,融会贯通,乐在其中.


孔子读易经的故事?

史书上(《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他读《易经》的故事,说他“读易,韦编三绝”。
“韦”就是熟牛皮绳子,“编”就是编联的意思,“三”在这里是虚词,就是多次的意思,“绝”这里的意思是断。在孔子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然后又用熟牛皮绳子编联起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读《易经》非常勤奋认真刻苦,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断了多次。


《论语》《易经》哪个更重要,孔子如何评价两本书?

孔子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在古代中国里面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中《论语》就是孔子思想和理念的集合,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孔子的思想,从而能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孔子来说除了《论语》以外,《易经》这本书对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论语》是将孔子在钻研治国之道以及为人处世方面所说过的一些话进行了总结。里面大多数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些语录,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对于教育、政治与道德等方面都作出了阐述,成为了我们后世人所遵循的准则,其中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话语,在现今社会仍然是十分有用的。不过《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去总结孔子说所的一些话,所以孔子并没有能够去评价这本书如何。

《易经》是我国古代较为著名的阐述了关于天地之间变化的一本博大精深的哲学书。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法则和规律的一种总结。而孔子的儒家思想也是受到了《易经》的影响。一开始孔子并没有重视这一本书,后来在研究过之后发现其中的思想是值得去学习和钻研的,所以渐渐爱上了这本书,而《易经》里面的思想也深刻影响到了当时儒学体系的发展。孔子在后来更是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而无大过也。

可以看出《易经》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论是《易经》还是《论语》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结晶,即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还有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不能轻易去忽视它们。


大家对易经有什么看法?

《易经》乃是群经之首!中国文化之瑰宝!
中国人一般的观念,讲到《易经》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剧拿鹅毛扇穿八卦道袍的连了起来。好像学了《易经》以后,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易经》是不是包括了那么多东西,能不能知道过去、未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大的问题。
刚才提到唱京剧,我们对《易经》,从京剧《三国演义》中就可以了解到,中国京剧非常注重脸谱和服装,舞台上穿件八卦道袍,我们现在看起来像是妖道,实际上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这是我们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场来推崇《易经》的看法。
此外,我们看见京剧中的脸谱,有的在额上画一个太极图,就是表征这位剧中人的头脑中充满了智慧——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从这种戏剧艺术表现方面,就可以看到《易经》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被一般人重视的程度了。这是就好的一面看;就坏的一面看,一提到《易经》,有人就联想到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风水的、卜卦的江湖术士。不管哪一种看法,都表示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认识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开始研究《易经》,所要走的路线,因为大部分人,以前还没有接触过,所以我们在这里先要使大家知道怎样去读《易经》这部书,先从怎样去认识它、怎样去了解它开始。至于深入的研究,有人研究了一辈子,也还没有搞清楚的,所在多有,包括我在内,研究了大半辈子,还跟一个初学的人差不多。
现在我们先说古人对《易经》的重视。《礼记》的《五经解》这篇文章中,提到《易经》这门学问时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据说这是孔子整理《易经》以后所作的结论,对《易经》的评语。“清静精微”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它的含义却是很广。“洁静”包括了宗教的、哲学的含义,就是说学了《易经》这一门学问,他心理的思想、情绪的变动,是非常清洁而宁静的。“精微”两字则是科学的,所以学《易》的人,要头脑非常冷静,我常常将我的经验告诉年轻的同学们:“晚上不要读《易经》。”他们不大相信,因为老辈们说《易经》可以避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经》。有的人生了重病,枕边放一本《易经》,就可把鬼赶跑,又说《易经》一读,鬼神都不安,所以夜里不读《易经》。而我却最喜欢夜里读《易经》,可是夜里一读,就完了。以后我也就不敢读了,因为夜间一读《易经》,一夜不能睡觉,越研究越没完,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同时又会发现另一个新的问题,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发现新的道理,研究下去,不知不觉,就到天亮了。所以深深体会到古人的“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一个春天过了都不知道的情景。为什么时间过去了都不知道?因为研究《易经》需要一个非常冷静的头脑,非常精密的思想,所以《易》之教,是“洁静精微”,这是孔子对于《易经》的评价,有如此之严重。
但是在《五经解》中,对《易经》也有反面的批评,怎么说呢?它说《易经》的流弊是:“其失也,贼。”就是一个“贼”字。学了《易经》的人,如不走正路,旁门左道,就贼头贼脑,鬼头鬼脑,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拿起鹅毛扇,就扇起别人来造反。这是我们自己文化中对《易经》最好的评论,一个“贼”字的断语下得非常妙。
历史上汉朝的王凤、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创业时的“秘书长”,他私人的好朋友)推崇《易经》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不学《易经》的人,不能作一个很好的宰相,亦不能作一个很好的大将,推崇《易经》有如此的重要。